您的位置:首页 > 行情 >

全球观天下!从世界工厂 到创新高地

2023-03-31 10:28:29    来源:南方日报

在宝安的产业园内,“工业上楼”的方式大大节约了土地,拓展了发展空间。南方日报记者何俊摄


(资料图)

金明丰贵金属产线像间大型实验室。南方日报记者何俊摄

3月28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赛迪创新百强区(2023)”,深圳市宝安区在全国城区评比中位居第二位,仅次于深圳市南山区。

在去年(2022年)赛迪创新百强区中,宝安同样位列第二位。从加工制造业集中地成长为智造强区,从世界工厂蝶变为产业创新高地,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二,宝安的科技创新产业凭何起飞?

●南方日报记者苏国锐崔洁

国高企业数量连续六年全国第一

赛迪创新百强区(2023)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以及地区生产总值、R&D投入强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16个二级指标。

宝安能在906个地级市辖区中排名第二,离不开在这些指标上的亮眼表现。

在创新生态方面,宝安2022年GDP总量达4702亿元,比深圳GDP增速高0.2个百分点,在全市6个超两千亿大区中排名第一。宝安的研发投入近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2021年宝安研发经费达216.54亿元,R&D投入强度达到4.9%,远高于省3.22%和全国2.5%的平均水平。

在创新成果上,去年前三季度,宝安三种专利授权量超5.36万件,占全市的1/4,再次位居全市榜首,持续领跑全国。

“创新主体”是宝安最大的加分项。

国高企业数量超7000家,连续六年全国区县级第一。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8家高新技术企业,密度是深圳平均水平的1.6倍,是粤港澳大湾区的15倍。

宝安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5家、国家级孵化器17个、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一年新增5家,均为全市第一。

5万家中小企业构成“满天星辰”

70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背后,是宝安拥有5万多家制造企业。

这些企业就像一个巨大的“资源池”,为宝安的产业发展持续进阶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为了帮助企业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宝安构建了一条“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高成长性企业—创新百强企业”的科技企业梯队,特别是围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建立了市、区、街道、园区、企业的五级互动衔接培育机制。

为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宝安区还创造性地实施了“国高规上化”“规上国高化”的战略,全区规模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近3500家,成为宝安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宝安还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让一批优质企业扎根宝安,并发展壮大。比如,影石创新科技的消费级全景相机领域,市场份额已跃居全球第一,目前正在走科创板上市程序;韶音科技已成长为全球骨传导耳机的开拓者。

目前,宝安的“企业资源池”仍在不断扩大。

提供创新研发空间超1000万平方米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高质量的创新空间。

在赛迪创新百强区的评选中,企业孵化器数量、国家级创新基础设施数量是重要参考指标。

目前,宝安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专业园+创新集聚区+国家高新区”的全链条创新载体体系。

瞄准国家高新区扩区战略,宝安推动尖岗山—石岩南、西乡铁仔山、新桥东科技城三大片区,共23.52平方公里纳入国家高新区建设。

宝安高新区产业和创新基础较好,以占全区5.9%的面积贡献了全区17.6%的工业总产值,每平方公里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密度达63家,高新区内的国高企业数占全市高新区国高企业数近1/3。

宝安还打造了一批以“科技桃花源”为标识的科技创新园,推动产业空间由粗放供给向精致供给转变,提升创新效率。

当前,全区共有117家“科技桃花源”,累计提供创新研发空间超1000万平方米,入驻科技企业8000多家。其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7个,数量全市第一;市级科技孵化器31个。

在扩展创新空间的同时,宝安还注重空间的提质增效,建立了以“经济亩产”与“科技亩产”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园综合考评体系,实现产业空间资源集约利用与土地产出效益的双提升。

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逆向创新”

在这些指标中,宝安的R&D投入强度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十分值得关注。

宝安的R&D投入强度达4.9%,远高于省3.22%和全国2.5%的平均水平。

去年前三季度,宝安三种专利授权量超5.36万件,占全市的1/4,持续领跑全国。

宝安没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无法像其他城区将大量资源放在科研院所做研发。面对这个短板,宝安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让企业进行逆向创新。

首先,抓好企业研发机构覆盖。

宝安的科技创新、税务、统计、辖区街道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组织企业进行政策宣讲、专题指导培训,确保企业在研发机构建设的过程中熟知政策。

这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3%。

其次,加快发展“企业实验室经济”,重点推动企业以自建或与科研院所共建的模式,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创新平台,让技术走出实验室再造企业生产力,形成产业化动能。

截至2022年底,宝安的创新平台总数达到540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44个,还有9个院士工作站、14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比如,作为国家级平台的航盛电子企业技术中心,具有汽车电子领域中电机控制、电池控制和整车控制的“三合一”独创优势,承担着东风集团的整车测试功能。

宝安还大力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支持领军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

镭神智能公司与武汉大学等单位共同开展“厘米级型谱化移动测量装备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工程应用”项目,实现了我国高端厘米级移动测量装备从引进到输出的重大转变,镭神智能公司也于2021年9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形成科技创新及先进制造业走廊

在“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重大机遇和多重政策加持下,宝安的科技创新还有哪些可能?

根据宝安区七届人大三次会议部署,宝安将着力提高创新引领发展水平,包括支持深圳先进电子材料院建成国家级集成电路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支持推动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等创新联合体10家以上。

此外,加大科技研发支持力度,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攻坚,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承担市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30项。

宝安还将深化实施“1+3”创新园区工程,加快智创大厦主体工程建设,打造升级版桃花源科技创新生态园。推动石岩湖科创城重点区域纳入国家高新区,形成“西丽—石岩—光明”科技创新及先进制造业走廊。

深圳公共管理教育培训学院特约研究员、宝安区发展研究中心杨海波博士认为,宝安有完整的产业链,有了技术和创意几天就能落地转化成产品,是大湾区的成果转化中心;大量电子信息产品的加速器、减震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都生产于宝安,是大湾区的集群中心;大批企业从宝安起步,成熟壮大之后通过产业转移和外溢,带动大湾区和国内更多城市产业层级提升和裂变,是大湾区的产业能级辐射中心。

在杨海波看来:“随着湾区融合的加速,宝安科技创新产业的优势和潜力将进一步凸显。”

以科技创新释放新动能、以新兴产业集聚积蓄新势能、以高品质产业空间凝聚新优势,宝安正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寻找答案。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