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情 >

全球快报:马云回国的独家电报新闻是怎么出炉的?

2023-03-29 18:33:38    来源:鲸平台

财联社3月29日讯(记者 孙煜)3月27日,一则关于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已回国内”的独家首发新闻,在网上疯狂传播。

这则新闻是怎么做到独家、首发的?新闻产生的背后,我们可以学到怎样的经验?鲸平台对话了这条新闻的第一作者,财联社TMT主编毛明江,一起听他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

毛明江,财联社TMT主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资深财经媒体人。曾任职东方早报、中欧商业评论、网易以及上海证券报等。


(资料图)

被广泛传播的财联社独家电报新闻

以下内容整理自毛明江口述:

01发掘新闻线索,思考事件背后的合理性

上午,我看到了《联合早报》引用彭博社报道“马云拒接中国政府游说回国”的消息。我开始思考这个事件的合理性:马云不太可能公开给媒体做这样一个表态,如果这个消息如果是真的,对马云本人以及他创立的阿里巴巴,甚至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都会产生莫大影响。再加上马云本身是财经新闻圈的顶流,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全网的关注的焦点。我决定求证一下外媒报道的真实性。

我把这个联合早报的报道截图转发在了一个微信群里(阿里巴巴和蚂蚁相关负责人也在该群)。

发到群里后,阿里和蚂蚁的相关人士并没有马上说话。但群里一个消息灵通的财经媒体人,马上发了一个网友拍到的疑似马云的在国内的照片到群里,这个照片就是后来被证实马云回国后,现身杭州文一路隧道的视频截图。针对这一照片,群里有人发问:“马老师旁边坐着的人,是不是邵晓锋?”颇为微妙的是,平时不大发言的蚂蚁集团相关人士立即回答:“是的”。对视频截图里曾在蚂蚁任要职的阿里资深副总裁邵晓锋的确认,相当于间接证实截图里马云出现的真实性。我立即让我们负责TMT报道的资深记者黄心怡通过百度和抖音等搜索该图片和视频,并检索相关网友的报料。我们找到图片和视频后反复研究,但不能完全确定视频是近期所拍。

后来马云在隧道乘车的视频也被转发到群里。从视频里可以看出,马云乘坐的车型是考斯特,除了和马云坐在一起邵晓锋,前排应该也坐着人,隐约感觉像阿里CEO张勇,马云和他也有交流。我还没发问,就有另一位媒体人在群里问到:“前面坐着和马老师说话的人,是不是逍遥子张勇?”阿里的相关人士又立即回应道:“是的”。因为事关马云和阿里CEO,平时在群里阿里系的人发言非常谨慎,但这次立即就对视频里隐约出现的人进行确认,我再次判断马云回国的信息是真实的,而且阿里方面似乎也想迅速对外媒报道有所辟谣。

02反复求证核实,真实性永远排在第一位

阿里和蚂蚁的相关人士的及时回应,对视频里乘车人身份进行确认,我认为马云回国现身的视频的真实性已经八九不离十。我和黄心怡立即拟好了电报,但现在报道的信息只是间接印证,并不能直接发布。同时,留下一个悬念,也是最需要确认和核实的核心事实:这一视频拍摄的时间,是否是最近拍摄的。如果是以前的视频,虽然知道车里坐的人是谁,也毫无意义。

我需要完成进一步的核实和求证,于是把拟好的电报稿件发给阿里两位相关人士进行确认。

在等待阿里方面确认的同时,我找了财联社负责视频的技术专家,让他鉴定视频拍摄的真实时间,他根据经验认定视频为近期所拍。过了一会儿,来自阿里和蚂蚁的三个信源通过微信或者电话向我证实视频是近期拍摄,对我拟的报道里“阿里巴巴创始人已回国内”核心事实无异议。

独家重大新闻时间也是生命线,我立即将拟定稿提交后台,并经过财联社严格的三审流程后发布了。马云回国的电报发布后立即形成了“核爆”式的影响力,全网转发。而且A股阿里的相关概念股也直接大幅拉升。

3月27日,财联社发布的两则独家电报新闻,均有毛明江参与报道

这则新闻推送后不久,《南华早报》、云谷教育的信息就出来了。如果我们晚发10分钟,这条对中国互联网业有重大影响力的独家新闻,就变成剩菜烂饭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求证马云回国并获得核心事实的微信群里,同时也有不少其他的媒体人。我能抢发这条重大独家新闻,和我自己的职业习惯有关,对一些重要的消息会有自己判断与思考,在该群里一边和大家聊天的同时,一边查证相关信息写作报道并反复确认。这也算是一种对重大新闻和热点人物的新闻敏感吧。

毛明江此前完成的部分独家报道

03如何做出独家新闻?

鲸平台:你对做出独家新闻有怎样的经验?

毛明江:首先,我觉得做记者最重要还是要有对做大新闻、好新闻的渴望与热情,记者永远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和探索心,然后在不断培养自己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新闻敏感性。比如马云回国这个事情,他到底人在哪里?到底回没回来?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求证,不能说外媒报道了,我们就人云亦云。

其次,要反复求证核实。虽然在消息群里,阿里和的蚂蚁的相关人士回复了相关提问,基本可以肯定事情是真实的。但我是在收到三个信源的微信确认回复和电话后,才提交后台发稿。

再次,我们在新闻的操作上,要注意时效性和抢新闻。有时候,一个好稿子不能拖,因为好多媒体人也看到了这个消息,反复核实和确认后如果我再拖延,很可能其他媒体就反应过来抢发了。

最后,注意力经济时代,想要做出一些高影响力的报道,龙头企业、热点人物相关的信息,一定不能错过。在我看来,这叫做“擒贼先擒王”,重要人物和头部企业,往往自带流量。当然,作为财经媒体,我们也要为中小企业发声,写作和报道方式会有所差别。

鲸平台:这其中,人脉的积累对记者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你有怎样的经验?

毛明江:记者负责一个领域的报道,一定要去多接触人,和圈内的人很熟悉。比如这则新闻,如果此前不认识阿里和蚂蚁相关人士,这个新闻的真实性我很难进行求证。对此,我的建议是:

1. 要走出去,不要坐在办公室。去企业、论坛、工厂、车间……记者要走出去,多和你的报道对象聊天、接触。

2. 利用好现代化的沟通工具。微信、百度、抖音、快手、脉脉……都可以作为你新闻线索的来源,记者的信息触角要多。

鲸平台:如何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

毛明江:要对自己报道行业内的优秀媒体、自媒体、信息平台……随时保持高关注度和高检索度,掌握你报道的领域内,当天最重要的信息。判断出最具关注度的信息是哪些,最可能对读者产生影响的信息是哪些,慢慢的,你的新闻敏感度就起来了。

此外,可以多看多写,尝试复原优秀新闻稿的创作过程,多向优秀的记者学习,慢慢地内化成自己的功力。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